在努力創作中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
唐哲
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10月16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了新時期新任務和新要求,字字有力,句句鏗鏘,振奮人心。河山大好,藍圖宏偉,令全國全民歡欣鼓舞,對未來生活滿懷幸福和憧憬。
黨的二十大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途中一個嶄新歷史坐標,希望也能成為個人創作歷程上的新坐標。通過學習二十大精神,讓我進一步明確了為誰創作。在二十大報告中, 100余次提及“人民”,這也是在告訴所有寫作者,我們的書寫應該以代表中國最大多數的廣大勞動人民為主。我們本就是人民中的一員,朝朝暮暮浸淫其中。在人民中尋找鮮活生動的素材,書寫人民的喜怒哀樂和人間煙火味兒,真正反映人民的工作生活,反映人民的心聲。
學習二大報告,讓我有了更加明晰的新規劃和新目標,會結合自己的創作實際,把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在飽沾激情與滿含情懷的作品中。本人近期關注和正在思考創作的主題如下:
首先,生態文明。在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發展,山水田園,遵循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發展理念,從精準扶貧到共同富裕等,這些言簡意賅的論述,都很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探討,從自身創作出發,找準契合點,深入體驗,賦以筆墨,或成鴻篇。
其次,山鄉巨變。作為七零年代初生人,五十余年的人生路,經歷了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大繁榮、農民工南下或進城務工……尤其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十年彈指一揮間,耳聞目睹山鄉發生的巨大變化,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前所未有的提升。如何以文學手法把新時代新生活、新問題、新成就展現出來,是當下作家的重要任務之一。很榮幸于今年夏天參加了天津作家協會創研部在薊州區召開的山鄉巨變征文啟動儀征和相關創作研討交流活動,這也促使我把目光投向山鄉題材。我出生農村,在伏牛山生活數年,后又在北京、天津等地生活。從山鄉走出來,再回眸山鄉生活,會看得更清晰,感悟更深刻,為我收集素材進行深度創作打下良好基礎,希望自己在不久的明天有相應作品成功問世。
第三,弘揚傳承傳統中醫文化,讓小朋友也能讀懂《神農本草經》。習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弘揚中醫傳統文化,如何把中醫傳統文化送進校園,作家應該首當其沖,身體力行,義不容辭做好引路人和傳播者。
我是一位傳統中醫藥文化愛好者,長期津潤于《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醫藥典籍,深刻認識到中醫博大精深,傳承下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我又是一位兒童文學作家,如何把枯燥乏味的中醫藥知識,以小朋友喜聞樂見的形式和他們見面,我做過一定的調研和思考。目前,正集中創作《本草童話300篇》,這本書主要內容源自我國中醫經典《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并結合其它古今醫藥名家典藉、醫案,系統全面地介紹中草藥知識。每一味中草藥都是一篇童話故事,故名《本草童話300篇》。以擬人的方式,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講述中草藥的形貌、產地、突出藥性、醫案、療效等,使小讀者在輕松閱讀中,潛移默化接受中藥知識的熏染,繼承和弘揚我國優秀傳統中醫文化。諸如《紅色的精靈——丹砂》《苦到姥姥家了——黃連》《讓白頭老翁變黑發少年——茜草》《長在樹上的肥皂——皂莢》《能吃進嘴里的——伏龍肝》《讓世界明亮起來——決明子》《苦辣酸甜咸——五味子》等,這些篇什先由兒童文學報刊以專欄形式陸續推出,隨后由出版社結集成系列(共五部)出版。
黨的二十大精神是中國人的精神食糧,更是寫作者寶貴的精神營養,需要我們認真學習反復領會。作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將以二十大為契機,握緊手中筆,緊跟時代步伐,扎實努力記錄這個偉大時代,在創作中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人民喜聞樂見的文學作品,交出一份應有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