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書寫時代新篇
陳曦
聆聽和學習了黨的二十大報告,我深受鼓舞也倍感振奮。在過去的五年中,我們的黨領導全國人民砥礪前行,踔厲奮發,在各領域取得了非凡成就,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見證著大國氣象。作為一名奮戰在文藝戰線上的青年作家,我們更覺責任重大,使命非凡。尤其是報告中提出的“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也給我未來的奮斗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
二十大報告中,回顧了十年來我們經歷的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作為見證者、親歷者,我深感祖國的強大。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這不單單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更是一個輝煌的起點,回顧百年黨史,從一條紅船到而今的“探月”“入海”,從一窮二白到現在的國富民強,歷史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政黨引領著全國各族人民矢志不渝地為了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代代相傳,發憤圖強,也見證了這些輝煌成就背后的凝聚力與向心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非凡的十年中,人民安居樂業,中國不斷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強有力的中國聲音和一起向未來的中國方案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同,這彰顯的既是國家實力,更顯示出真正的大國氣度。這也是騰飛的十年,人民見證了時代的最強音。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這更是令人振奮的巨大成就,一個歷經苦難的民族,終于完成了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不但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輝煌的成果,更是我們未來發展的強大基石和重要保障。然而,作為見證者和親歷者,還遠遠不夠,作為新時代的奮斗者,我們還應該擔當起歷史使命,繼承紅色基因,做建設者和答卷人。尤其是作為一名青年作者,我們更應該抓穩手中的筆,做時代的記錄者,寫下真善美的文字,不負時代。
報告中指出,“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三個“務必”在“淵源”“方法”和“意義”的層面上,為全國各族人民在不同領域不同戰線上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并明確了行動指南。作為一名作者,我長年以來所關注的題材都是傳統文化,在評論領域也聚焦“紅色經典”,結合時代特征進行品析與深挖。
我深知,世界格局在變、時代在變、人們的生活在變。這些“變”是不能忽視的現實,只有在這些“變”中,才能捕捉到“恒”。恒者,即為民族精神。簡而言之,這種精神就是主要由儒道兩家共塑的經歷五千年歷久彌堅的傳統文化核心與經歷了百年逐步融入中華民族精神骨血里的“紅色精神”。聚焦傳統文化,實則就是以傳統文化的形式為“表”,探究其精神的“內里”,這是一種由藝術形式打開的精神維度。而紅色經典文藝作品又不同于其它“精神載體”,因為其具有藝術性與現實指涉意義,所以它是具有相當普適性的。它既跨越年齡層次,也跨越行業,甚至作為經典大眾文藝作品,對于感受力與理解力也是分層普適的。藝術的表與精神的里相互映照,可以打通時空,直關當下。
經過對二十大報告的學習與體會,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創作方向。尤其是對于“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一點,文化自信能夠讓我們行穩,而文化自強則能讓我們致遠。確實,在國際形勢風云變幻的今天,我們必須敢于拿出我們的文化武裝去捍衛精神的戰場,回顧往昔,我們所取得的那些輝煌的過往無不彰顯著精神的力量。行遠者必自信,攀登者必自強,我們應繼承精神的源泉,書寫新的輝煌。